今天把这本书翻完了,整本书中有比较大的一部分并不适用于使用笔记本软件的情形,我也就快速略过。剩余的部分非常有价值,其主要内容是讲读书笔记的用途,以及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至于其他的内容,不管是客观来讲很重要的段落,还是作者想强调的部分,只要没有共鸣,都不用摘抄,毕竟那种内容只要看看目录和前言就懂了,其他人会在博客或亚马逊书评里替你总结好的。带着主观的心情去读书,是学者和编者都没有的、只属于普通读者的特权,应该放心享受才是。

另一方面,选择摘抄段落时,不是找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文章,而是觉得“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跟作者之前提过的“这不是语文考试”一样,说明了读书是一个人的事。书中多处在讲,”我“在读书过程中的重要程度,”我“必须积极地思考。

自己当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摘抄这一段文章的原因和自己当时的想法才是日后值得参考的贵重资料。

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我对此有体会,读书读得多那些日子,能够写出来的字也多一些,而不读书的时候,脑袋里是空荡荡的。

读书笔记可以让人反复地重读一本书,并不是从头到尾把书重读一遍,而是读书笔记是自己给了自己一张寻宝图,按着笔记里的内容,把书中重要的内容重读。重读过程中可能由会有新的感想,又记下新的读书笔记。在看完一本书,做完读书笔记后,看别人写的书评,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比较的过程中,又会翻来覆去重读这本书。

请找到那本能够成就自己的书。失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那本书都会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很多书塑造了现在的我,但如果一定要挑出一本,那本书就是法国哲学家阿兰的《幸福散论》。

先把作者提到的《幸福散论》加入我的“想读”清单。目前来说,如果要我挑一本对我最重要的一本书,可能是《月亮与六便士》吧。除了书之外,可能电影和音乐也有可能成为人的心灵支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