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读书笔记字数太多,看起来头大,还是拆开来。

怎样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呢。还是要靠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时进行思考,从读书笔记中在产生原创的文章,需要反复思考,并且整理自己掌握的内容。写文章时如果遇到瓶颈,就试着抄写自己喜欢的内容,抄着抄着就会有想法了。

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去发表演讲或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

这个观点老早就知道,并且甚为赞同,但是自己在执行上太差了,并没有太多的内容输出,丢掉了自我提升的机会。

要经常重读自己做的读书笔记,并且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想着,为了以后重读它,认真做读书笔记。对于其中某些部分想回忆起更多就重读原书中对应的部分。有时候,也会想把书彻底地重看一遍。

写读书笔记刻意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如果事先做好了读书笔记,当时的所读所想就可以直接打包好留在笔记本里。需要创意的时候,只要再读一遍读书笔记,就可以直接把笔记拿来作为创意素材灵活运用。

作者不厌其烦地强调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和作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哪本书里见过关于 XXX 的一句很有感觉的话”,“想找写描写 XXX 的语句”,这时候如果没有读书笔记,想找到到底需要的是哪本书,就很困难了,难道要一本本翻看。有了读书笔记,就很方便了,因为那些内容肯定已经在笔记里了。

书的最后是些小技巧,一部分是关于笔记本的使用,一部分是关于读书这件事本身的,其中感触最深的是读名著这部分内容。

名著是无法通过主观思考来评价的。也许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乏味,但经过几年的积淀以后就会知道它的价值所在。即使不通读全书,也可以当作资料来参考,所以名著是一项买了就不会吃亏的保本投资。

如果普通书籍是猫,那么名著就是猫妖,已经不能仅仅被称为书了。经得起时光洗礼的书一定有流芳百世的价值。

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读”。

即使不想马上阅读,也要为忽然想读的那一天做准备,重要的是让这本书保持自己随时可以接触到的状态。

也许这种无法被轻易读懂的特质也是古典名著的魅力之一。

读完这一节,我很释然。自己就是读不进去名著的人,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名著有了继续读下去的信心,也给了怎样读的建议。有两本书是一直想读但是没读下去的,《情人》和《约翰克利斯朵夫》,前者比较短,后者是个大部头,该启程了,不要停留在“江声浩荡”那里。

除了读名著的技巧,下面这段也让我印象深刻。

读小说的时候,如果对冗长的故事感到不耐烦,就马上换成政治评论;读了两三遍有觉得厌烦的话,可以再换本书读读轻快的随笔。没错,你可以根据心情随时转换目前阅读的书,别让多变的心情影响了读书。只要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即使读到一本非常不好读的书,也可以通过换书来转换心情,轻松地读过阅读难关。

如果你对读书感到厌烦了,那就开始记笔记吧。

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读书的,有时候会有些罪恶感,跟读不进去名著时的感觉有点类似,这段话让这种罪恶感彻底消失了,只要我不是看一会书就换成刷微博就行。

最后,这本书给我提了个醒,我要开始收集那些“一辈子都不想忘记”的句子。